资深的影音发烧友都知道,一套好的影音器材没有一个好的听音环境作配合,是无法100%发挥其效果的。如果你花了10万元配置一套影音系统,放在一间普通的房间中欣赏,最后只能得6、7万的系统的效果的话,你会甘心吗?财大气粗的朋友用这套系统来妆点门面的话或许无所谓,但我辈发烧同仁是绝对不会容忍这样的情况发生的。特别是现在市面上许多的音响刊物都在大力的宣传听音环境的重要性,还特别的介绍了一些改善听音环境的方法,发烧友们都跃跃欲试,欲花最小的代价把整个听音环境弄好,并从中得到乐趣和积累经验。
  通过《高保真音响》我想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我在听音室设计和布置过程中的一些心得。99年我迁入了一套两室户的底层商品房,在装修时特别设计了一间音响视听室。当时看中这套房子,主要是因为这两间房间都有近14平方米的实用面积且是四四方方的,不是那种奇形怪状的房型,较符合作为音响视听室的条件。根据进出的方使,其中一间房间被我设计成了“音响视听室”。 转载请注明出处,www.hdav.com.cn
  电源、墙壁、天花、地板和门都被特别处理过,单独一路回路的电源直通电表和其他电源回路完全分开,并做了单独的接地处理,以杜绝其他电器对音响设备产生的电源干扰。埋设电源线时考虑到要与其他的线材进行隔离,特将电源线穿过铁管埋于墙中起到屏蔽的作用。墙壁的上半段铺设了薄薄的壁毯用来增加墙面的界面阻尼,用以适量的吸收部分的高频。下半段被设计成二次余扩散系统和低频共震化解系统。二次余扩散系统采用2CM、4CM、6CM厚的木条间隔粘于夹板上再固定于墙裙上,主要用来扩散一次反射波和增加漫射作用。低频吸收系统采用5.5CM厚的木龙骨固定在墙上,然后塞入玻璃吸音棉,再封上5MM厚的夹板,利用薄板化震的原理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主要用来化解低频的共震。墙角处同样利用薄板化震和圆弧扩散的原理制作了圆弧型扩散板,用来消除墙角处的低频驻波。天花用木龙骨和石膏板吊了顶,里边也塞满了玻璃棉,以防音量过高时影响到楼上的邻居。门做成空心门,夹层中被填实了泡沫塑料板,在门板上还加涂了一层软性吸音物质,起到了很好的隔声作用。地板为架空型,由于架空的地板会对音箱的化震起到负面的影响,所以我在放音箱的位置下面、在地板的木搁栅之间填实了水泥,让音箱能脚踏实地。而原先从落地门进出天井的地方被我做了个小改动,用砖从楼上的阳台底部开始沿阳台的四周砌起了一道围墙,整个阳台的位置就是我放置音响器材的地方。之所以要这样放置音响架我主要是考虑到三点:

https://www.hdav.com.cn/play-hometheater/4430.html


  1、 不管是用投影还是用彩电播放影视节目都不会相互妨碍。标准的视听环境中,屏幕都是在房间的正前方中间位置的,若单独使用投影机或彩电观看影视节目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若有时用投影机有时用彩电观看的话问题就来了。我的投影屏幕采用的是100英寸挂墙式卷帘幕,高度1.9米。若在屏幕前再放置一套音响器材架和一台宽荧幕彩电的话投影幕的1/3面积就会被器材架和宽荧幕彩电挡住,除非将器材架和宽荧幕彩电放到投影幕的后面。投影幕拉下时可以正常的观看投影电视,投影幕拉上时可以正常的观看宽荧幕彩电。经过我精心设计的阳台就是放置器材架和宽荧幕彩电最理想的场所。
  2、 音响架化震的效果更好。阳台的地面上我没有铺设地板,考虑到音响架的化震作用,我特地在地面上铺设了花岗岩板。花岗岩强度高,是音响器材化震的良品,比木质地板要好许多。如果没有阳台的凹陷位置给我放音响架,我只能将音响架放在房间里。若音响架直接放在木地板上,一方面音响架下的避震钉会将木地板戳坏,一方面木地板的化震效果也不是很好。这是我选择将音响架放在阳台上的第二个理由。

hdav.com.cn


  3、 音响器材本身的抗震需要。挑剔的发烧友会在音响器材的避震方面下足工夫,做好全套避震措施的同时会考虑将器材放在同听音环境相隔绝的另一空间里。因为,声波的震动同样会影响到器材的本身。当一套音响器材放在听音室中,音量较大时声波的震动会带动器材的外壳产生谐震,同时会劣化音质。而将器材放在同听音环境相隔绝的另一空间里,声波的震动就无法影响到器材的本身,也就不会存在劣化音质的现象。阳台和视听室虽然是相连的两个空间,但我在这两个空间之间加上屏蔽物质就能将两个相连的空间变成相隔绝的空间。考虑到美观和实用,我选择了将平绒落地窗帘挂在阳台和视听室之间,虽然平绒落地窗帘不能100%的隔绝声波,但能将一大部分的频段吸收和化解。
  装潢工程结束后,调试工程紧接着开始了。在器材正式迁入新居后,我对我的视听室作了测试和调整。刚开声时发现室内的混响时间长了一点,可能与地板大面积的反射有关,最直接的解决方法就是在地板上铺设工艺厚地毯。铺完地毯后又测试了一番,有点效果,但混响时间还是长了一点点。接着在天花板的角落和一次反射的位置处粘上一些凹凸型的吸音海棉,在侧墙的二次反射处同样的粘上一些凹凸型的吸音海棉,再在墙角驻波易产生的地方加放了圆柱型吸音柱。混响时间稍长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调整后的视听室已基本满足了我当初的设计目标,能符合HI-FI和HI-VI的要求,能使我的耳朵满意。

转自老蜗牛家庭影院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