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在纠结着功放的搭配问题。 www.hdav.com.cn

  万元以下的合并式功放其后级部分不值得考虑,特别是今年新出的合并式功放,后级严重缩水,乃至扩大到所有的合并式功放,其打击面何其之大呀,简直是口吐狂言!! 微信号:hdavcomcn

  其实,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是近几个月泡坛子后深入调查研究后得出的,也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的。 转自www.laowoniu.com

  以前的功放没有这种偷工减料,虚报功率之事。近20年来脱离了电子界,一年前空下来了,才重蹈江湖,发现江湖已经今非昔比,面目全非了,到处充斥着商业欺骗。

转载请注明出处,www.hdav.com.cn

  最好的例子就是手上17年前的上万元的一台雅马哈7.1功放,改成纯后级后,60W×3+22W×4,在没有低音炮的情况下,他们都感受过了强烈的沙发按摩,比我用8400厉害的多了,充分说明了,老功放的力道还是非常十足的。 https://www.hdav.com.cn/play-hometheater/4430.html

  虽然老功放4个环绕声道只有标称的22W,在播放变2一分四十秒时,照样在环绕箱的倒相孔吹出了一阵阵的狂风! 转自laowoniu.com

为什么后级推力远强于合并机功放?(图1) https://www.hdav.com.cn/play-hometheater/4897.html

  以上说明了我的功放完全能胜任目前的使用情况。 转自老蜗牛家庭影院博客

  反观20年后的今天,在那么多音响论坛上,谈的最多的就是“推不动”,再看看厂家动不动就100-200W×7的标称功率,还有推不动之说,让我一直郁闷,无法理解。

  几个月来,一直苦心研究如今的日系功放,才有了重新的认识,写下了多篇揭秘功放的文章和林林总总的不少帖子,对如今日系功放的标称方法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简单的讲,近几年日系中高级功放功率标称方法就相当于在一根2A流量的水管上接上来7个A流量的水龙头,当你打开任何一个龙头时都能保证有A流量的水出来,但是,如果同时打开7个龙头呢?

  2A/7=0.28A×7ch !

  这个还是06-08年产的中级机和高级机的测试方法,入门机呢?

  1A的管子接7个龙头!

  1A/7=0.14A×7ch!!

  再来看看今年的机器,将入门机的方法引伸到了中级机!

  我不再来分析厂家为什么要这样做了,口舌已经费了不少,只要上了一点年纪的人都应该知道,铜和铝在以前只是比铁贵一点,是不值钱的,普通人家到处都有铜器,而今天呢?

  功放的后级就是要大量的使用了铜和铝!

  再回过来看看我们可怜的相信日系功放的那么多初级烧友。

  要知道,从入门到初烧再到中烧,这个过程长则几个月,短则只要几天!

  当你一套设备到了家里一听马上就不满意,恭喜你,从初烧进入中烧了!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高烧是可望不及的(包括我),相聚在这里,最多也就是在中烧级别玩玩。

  那么,当你一下子从初烧到中烧,我想,你的后悔劲呀~~~

  言归正传

  我在已经有了比较可以的后级的情况下,为什么一直要鼓励使用大功率纯后级呢?

  其实许多朋友对功放真正的要达到怎样的性能一直不太了解,错误的认为只要功率足够大就是王道,也根本不知道合并式功放的后级与大功率纯后级到底是怎么的二回事。

  但是,那些朋友开口闭口就是要“控制力”呀,“解析力”啊,等等,而对于功放如何能够达到这些性能却一概不知。

  小马曾经咨询过我一台3声道纯后级,我在回帖时提出了“阻尼系数”和“转换速率”这二个极其关键的但是大家又不太熟悉概念。大家找一些老帖吧。

  功放的最基本指标:额定功率或者最大不失真功率。

  如今只有美欧的功放会用额定功率标注。一般是在失真度很小的情况下的功率(如我的功放是在0.015%,20-20kHz下测得的功率,更高级的功放是在0.008%下测得)。小日本的标注不单是只测试一个声道工作时的功率,而且是在毫无意义的大失真背景下的功率(一般来讲,乙类功放失真度大于0.1%声音就难听了,1%就绝对无意义了,而小日本竟然用到了10%!)

  要有强大的输出功率,强大的电源支持是绝对的必须的!

  功率的大小反映了声音的力度,也就是量感。

  功放的第二个基本指标:各种失真度。

  上述已经表明了,这个是与功率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功放的功率足够大时,而只使用其一小部分功率,这个时候的失真度就会小的多了。

  合并式功放后级往往只是使用一对功率管 ,功率管的配对对失真度的影响很大,以前的高级功放是直接到器件的生产线上去配对的(比如我的老功放失真度就很小,当年的万元要相当于如今的十万元了吧),成本很高,如今的数万元以内的功放是不会这样子做的了。在功率管配对不佳的今天,更要在大功率下用其小的功率来减小失真度。

  而大功率纯后级功放更是使用了数对功率管来减小这种配对的偏差降低失真度。

  这也就是我一直要求的大功率原因之一!

  失真度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也就是质感。

  高级功放才有的重要指标:阻尼系数。

  一台高级的功放,除了功率和失真度以外,其输出回来的内阻对低音质量的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要保证在大电流环境下有很小的输出电阻抗,首先必须有高质量的大功率变压器,大电流整流电路和强大的电容滤波电路。

  这些东西再高级的合并式功放由于受空间和成本的限制绝不具备。而大功率纯后级功放在这方面是数倍于合并式功放的。

  其次,为了达到强大的输出功率和极小的晶体管输出阻抗,大功率纯后级功放是采用了数对功率管来并联工作的,其控制力也要强于合并式功放数倍 ,而合并式功放只用了一对输出功率管(看看那么小的散热器能装的上多少对功率管?)。

  当然,喇叭线的粗细、含铜量以及接线柱的质量,也是对阻尼系数具有直接的影响。

  阻尼系数反映了功放对低音的控制质量,也就是控制力。

  高级功放才有的第二个重要指标:转换速率

  转换速率是功放对快速的高频信号的反应能力,主要由选用的器材的高频性能来决定的。当然,功率大,控制力强的功放相对来说会高一点。只要电容和晶体管选用了音频级的,指标就不会比合并式功放差了 ,这个只能由各个纯后级功放厂家来表白了。

  转换速率反映了功放对声音细节的反应速度,也就是解析力。

  大家知道了这些道理,纯后级功放与合并式功放的后级差异有多大应该有一个全面清楚的认识了吧。

  已经讲过了,从初烧到中烧往往要不了对长的时间,与其买高价位的合并式功放,不如就一下子进入中烧,将纯后级功放和箱子打造完美,这个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将不会变化的!

  可以讲,不管你前级的质量如何的差异,用高素质纯后级对声音所带来的提升不是大家误认为的只是功率上的提升,完全是一个质的上面的飞跃!

  这个飞跃远大于如今2000元的合并式功放与10000元合并式功放之间的差异!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有了很不错的功放还要换7Q200A的主要原因。

  在这种高素质的纯后级的使用下,合并式功放的前级素质会被榨干。

  可能大家以为2000元的前级与10000元的功放前级部分音质会差别巨大,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异是不太明显的(除了视频部分),今天低端功放所用的DAC芯片,也是当年旗舰级功放所用的高级芯片,只不过更高级的芯片出来了,才沦为低端功放所用。

  实际上合并式功放前级部分对AV听音素质的影响差距远远小于纯后级功放与合并式功放后级他们之间的差距。

  当然,如果你很有钱,用高端功放做前级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合并式功放前级里,决定音质的不光是DAC芯片,还要周边电路元器件的支持,目前最大的“瓶颈”还是在音量控制芯片上面。

  查阅了很多旗舰级和高级功放的资料,动态范围最高的一款没有超过110db,绝大部分没有超过105db的,而从入门机到中高级机,通通在100db左右。可见,即是使用了最高级的DAC芯片,前级动态范围最终都被通通“瓶颈”到了100db!

  高端DAC芯片的大动态优势一点都没有了,当然,失真度小的优势还是依然存在的。

  所以,如今的合并式功放,其前级部分在AV音频方面的差异不是十分的明显的,当然,视频部分和音效能力还是不同的,但是,音效能力的不同主要还是基于DSP芯片数量上的原因。

  至于AV功放的音乐性,只能说有些功放是具有倾向性,不可能达到HF的,与真正的HF差距还是比较远的。各种品牌功放的所谓特征,在前级方面差距更小。

  同样的代价下,搞一套好一点的音箱,配一台暴力后级,改一台最新的次世代中低级功放,或者在HTPC上插一块影院声卡,我认为是最合理,最具性价比的。

  后级和箱子用上个10年以上没有问题的,中低级功放过个5年左右淘汰了再换损失也不大。

  在前级的选择上,为什么要鼓励大家尽量买最新的次世代功放呢?

  新HDMI接口不光是3D视频的玩意儿,还增加了其他的传输功能,比如音频回传。只怕到时候又有其他的新玩具要接入,作为关键的切换输入信号的功放要杯具了。

  AV前级不能仅仅把它光看成是一台解码器,更重要的还要将各种玩具连接在一起的交换机,以后新玩具出来了无法接入你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