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知识:浅析音场的纵深与频率的关系
来源:admin 时间:2015-06-04 阅读:次
音场的高度、宽度、深度源自于人对频率的反应几年前笔者就音场(含舞台)和频率之间的关系有过一些粗浅的探讨,当时被叫为胡扯八道,近来似乎也颇被音响玩家们认同。这一次有幸邀得陈俊明先生、金磊先生一同再次探讨。话说笔者去年年底在上海向一位律师朋友收购了一对英国的Eposll的喇叭,一直陈放在边上,具说是一对不含分音器的两路书架喇叭,声音非常好。届时本铺(试听室)内诸君一时心血来潮翻阅图片之余,只‘I、B不能一听为快,于是马上取出架了上去,听过之后果然不同凡响。它用的是一个1英寸金属高音的单体,5 1/4英寸聚丙稀低音的单体,没有分音器,听起来音场饱满,舞台左右后方的两个角落没有萎缩,音场既高且大,在听交响乐的时候定音鼓的位置很深,比Celefion"SLl2”似乎有更深的感觉,仅是低频不够低而已,(拿Cdefion”SLl2”比Eposll的原因是两者都是金属高音振膜及聚丙稀低音振膜)。
当然大家对这种现象都归诸于“分音器”,再拿出Epos 11的说明书一看,发现其低频响应只到75Hz,这与笔者先前所认为深度的感觉由50Hz左右的频率响应相矛盾,以致于引发了我们再探究的试验,我们决定用频率来测试。
用CD测试片的实验
实验分两次,一次利用测试CD片(TES-1000)做音源,这次在场的只有俊明兄、金磊兄与笔者,器材如下:
CD唱盘:Thorens“TCD—2000”CD转盘
D/A转换器:Sonic Fronfiem“SFD-2II"数字转换器
前级扩大机:Audio Research“LS-8II”前级
后级扩大机:KreH“KSA-300S"扩大机
喇叭:Cdefion“SL-12”两路三单元喇叭
讯号线、喇叭线还有CD到D/A间的线都是Siltech纯银线材,我们听单一频率,由低往高听,16Hz根本听不到,25Hz的时候喇叭有不大对劲的低音出来,接着听32Hz,听的结果列成一个表:
32Hz感觉声音扩散得最宽、最深、发声点也最深而且发声位置也最低。
125Hz发声点稍向前移,宽度稍减,较浅,位置稍高。声点又向前移,较窄、更浅,位置又稍高。
250Hz发声点似又向前,更窄,位置更高。
500Hz发声点不再向前,但又高一点,上面开始变宽。
1KHz发声点稍后退,但上面扩散的更宽。
2KHz发声点更后退,位置更高,上面扩散更宽,而且变大。
4KHz有从头上下来的压力,位置发声处更高,上面更宽大。
8KHz头上感较少,发声处更高,更后退,更大。
16HHz听不太到。
这一次的试听,发觉单一频率给人带来的感觉,确实有高低、宽窄、前后的不同,同时,高频有在高处发声的感觉,低频有在低处发声的感觉,而且较高频和较低频都较为扩散,但中频并没有扩散,似乎焦点是由中频在管,大致上低频管深度,高频管高度是不会错的了,而先前认为100Hz、120Hz左右的频率管宽度的论点却产生了疑虑,在表上各位也可以看得到125Hz和250Hz发声点都不宽,但都有向前,(请参照简图,由俊明兄绘出),这发声点在最接近听者的部位可以说明舞台的前沿接近听者,试想一个交响乐团向前移了,这种感觉就像视觉上你愈接近了一样东西,那东西就愈宽。事实上我们在试听器材的时候都会去注意,舞台左右后方的两个角落是否饱满,有的人甚至用笔画出舞台是半圆形或梯形的,显然要求舞台后方角落饱满就不得不注意一下32Hz或更低频段的情况了;而想要营造乐团就在聆听室内演出的感觉,就得好生注意一下125Hz-250Hz和其它频段间的比重了,这一段似乎管住了舞台的前沿位置。众所周知的是人耳本身对频率响应并非线性的,再者有多种频率一齐出现时,人的反应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迄今尚未做过科学性的探讨,笔者当借用人视觉、味觉、触觉上的反应套在听觉上,倒也都还行得通。尤其人的感觉是相对性的,相信在听觉上也不例外,比方说在触觉上人对冷暖的反应可由用地下水洗手而得知是相对的,地下水的温度冬天或夏天差异非常有限,炎炎夏日用地下水洗手感觉是冰凉的,寒冬则觉得地下水是温的;稍为咸一点的东西加一点糖,吃起来就觉得刚好,苦的亦然,喝咖时加糖就是最好的例子。
视觉上可以利用家里的电视机来做实验,胡乱调过电视色彩的朋友都有经验,把黄色调掉了以后画面呈现紫色,其实(并没有调增加紫色的钮),只要将黄色调回来,电视的色彩就正常了;同样地把红色切掉,整个画面都是绿的,其实绿色并没有增加,只是缺少了红色而已。
这种相对性的感觉,拿来来用在音响上也有极为妥切的说明,比方说超低频比重太重,音像就变得模糊,中音太强则人感觉上频宽变窄了,这种情况最好是用中医上五行相克寸目生寸目侮来做说明,由于笔者一再坚持及叮咛圈内人不可用现代人不懂的理论引申,可以避免妖言惑众。人耳既然不是线性的,而人的主观意识中又往往会挑选某一段频率或某一种特别的乐器来作为观察重点,这些陷井通常在一个人的时候最难摆脱我们的集体试听目的就是在减少这些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在这种前提下,决定再做一次实验。
用讯号产生器的实验
金磊那天碰巧有事,始作甬者俊明兄是早就约好了,而且提议用讯号产生器免受到CD片上的那些频率(还要加上CD唱盘和D/A转换器的影响)。
第二次试听用的器材和前一次的相同,只是省略了CD部分,直接用讯号产生器做音源,用讯号产生器时,频率可以连续调整,方便多了。我们依然照前一次的办法由低音往高听,听到1KHz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有些频率在同一位置声音大,有些频率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声音差异也很大。
决定先用音乐把喇叭位置调整,用Stereo听一次,再把喇叭搬到中间来只听一支喇叭,重理论的俊明兄本来不赞同,以为先要弄清楚这大小声的问题。
说实话我也认为那样更合理,但事实上一个理想的实验环境并不是我等所能供得起,何况我们的目的是在一般的聆听室中简略的观察声音的走向,并不是做科学上的探讨论文,再加上参与者时间宝贵,此刻不试也不晓得哪年哪月才弄得到无响室,音量大小稍微控制一下即可。家庭影院网装修网欢迎您!
Stereo听到的可提供我们检讨平常试听的情况,MONO听到可能让我们了解不同频率在高度、深度、宽度上的感觉,至于为什么某些频率音量变大了,是因为房间还是音响架?喇叭架还是大理石板,上盖,甚至蜾丝都留待以后再来玩,我们这次仅说15KHZ到30HZ(再低频率喇叭出不莱)之间能取得共识的部分来跟各位读者作报告。
30Hz的发声位置还是最低、最深朝向喇叭后方贴着地散开,发声处呈一大片模糊状。
40Hz发声位置稍高,发响处也模糊但范围较小,稍向前移,也是朝喇叭后扩散,没有那么深也没那么饱满。
50Hz音源发声区也不清楚,稍高,发声处又小些,也向后散,但范围又小些。
60Hz音源又略小于前者,又向前些,高些音量较大,想是高电流的关系,向喇叭后方扩散的情形降低。
80Hz有向前扩散的倾向,呈开口很大的八字形向聆听处扩散,音源又略小于前者。 https://www.hdav.com.cn/play-hometheater/4430.html
100Hz也是向前扩散,八字形的开口窄些。音源在喇叭处。
125Hz音源与反射音非常平均,听者后方也有反射音的感觉,音源在喇叭附近,高度已升到比喇叭稍低一点的位置。
200Hz音源在喇叭与后墙之间,高度同喇叭一样高,向前扩散的感觉明显。
250Hz呈扇形向前扩散,音源在后墙处,清楚,略高。
500Hz音源上升,发声处在喇叭面板上。
值得注意的是80Hz、lOOHz有八字形扩散感。250Hz有扇形向听者底边扩散。50Hz以下有向喇叭后方扩散感,愈低愈贴地,散得范围也愈大。125HZ与200Hz发声处与扩散音(反射音)感觉上最接近。250Hz的发声位置在喇叭后墙处。500Hz发声处在喇叭纸盆上。
或许你觉得在买喇叭之前应看一下该喇叭在音响室测得的频谱,没错,但更应该注意一下你把喇叭摆在室中哪一个位置上,其反射的状况又是如何。当然房间在哪一频率有驻波是要注意,如果你对声音多了解一些,自然会利用摆位法去减低驻波的渲染。(绝对不值得自己去盖一间没有驻波的房子)。
500Hz以上的音源就向上提高,2KHz音像是最凝聚的,1.5KHz音像就比较宽松。4KHz音像开始向上扩大一直到7KHz变成一大片在上面而且愈来愈靠近听者的头上,7.5KHz就有一种压力从头顶上下来,7.9KHz似乎正在头顶上,8KHz甚至往后脑的方向移,一直到10KHz。
11KHz开始变宽了,没有往后脑去,高度不变,12KHz宽度窄,差不多与耳同宽,略高一点,到了13KHz感觉是更窄更高,由前方经头面向后方跑,14KHz今听者觉得声音由前方向处呈一平面出来,呈幅射状扩散,觉得身后有音埸。15KHz散得更开、更高、更宽、更深,除了喇叭后面之外,连听者的后方都有深度。
10KHz以上在室内各不同位置音量的感觉有大小不同,8KHz附近声音有压顶的感觉,14KHz、15KHz营造了许多空间感,可达听者的后方,呈很大的幅射状扩散,显然超高频部分和音场的规模大小很有关系,超低频也有贴地满房间跑的扩散,当然这次试测是用单一频率来测试人耳的反应,音乐极为复杂的各种不同的频率一道儿出现,情况要复杂得多。 微信号:860275582
高频扩射性好不好,看起来不单是由高度感可以得知,音场大不大似乎也很值得参考。以前常读到的深度感(指舞台后方)和超低音的关系非常亲切,这次又发现到与超高频有关系。大部分乐器所发出的声音都在舞台上,舞台的真实感和40Hz以下的频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低频的乐器大部分都放在舞台深处,超低音出了问题,舞台就不对劲了。
超高音大部分是泛音,乐器没有办法发出6KHz以上的声音,它们应该弱到刚好听得见。毕竟先有一个良好的舞台再来论一个宽广的音场是比较妥当的。
有了这两次的试测,我们晓得舞台上乐器的厚度要靠平顺的低音来营造,超低频在没有分音器的时候衰减的斜率比较和缓,似乎解释了Eposll的深度。平顺中音提供了凝聚的音像,乎顺的超高音源使我<门听到了舞台后方以及四周励寸回来的些小讯息,造就了头上的音场,宽而深的舞台,高又大的音埸营造起来似乎并不难,大致上区段性平的频率响应就可以了。
但是除了音场之外,音色呢?暗部的细节呢?这次笔者听了小泽征尔指挥的维也那爱乐交响乐,印象最深的是最后的那首圆舞曲,那种微动感,自己家里找不到三成,无怪乎有位指挥家说,录音机录下来的哪能叫做音乐?
结论
本文仅提供想要营造音场的人做参考之用,不是学术性的研究,希望能引起大家对声音做更进一步的探讨,来文指正。两次实验结果有不相同的地方,比方说4KHz、8KHz的地方。
我比较倾向采信讯号产生器,再者8KHz头顶的压力有哈斯教授的论文援引,真理是可以拷贝的,想要弄平频率响应曲线是音响迷的共同愿望,希望有识之士踊跃发言。
微信号:860275582
当然大家对这种现象都归诸于“分音器”,再拿出Epos 11的说明书一看,发现其低频响应只到75Hz,这与笔者先前所认为深度的感觉由50Hz左右的频率响应相矛盾,以致于引发了我们再探究的试验,我们决定用频率来测试。
用CD测试片的实验
实验分两次,一次利用测试CD片(TES-1000)做音源,这次在场的只有俊明兄、金磊兄与笔者,器材如下:
CD唱盘:Thorens“TCD—2000”CD转盘
D/A转换器:Sonic Fronfiem“SFD-2II"数字转换器
前级扩大机:Audio Research“LS-8II”前级
后级扩大机:KreH“KSA-300S"扩大机
喇叭:Cdefion“SL-12”两路三单元喇叭
微信号:860275582
讯号线、喇叭线还有CD到D/A间的线都是Siltech纯银线材,我们听单一频率,由低往高听,16Hz根本听不到,25Hz的时候喇叭有不大对劲的低音出来,接着听32Hz,听的结果列成一个表:
32Hz感觉声音扩散得最宽、最深、发声点也最深而且发声位置也最低。
125Hz发声点稍向前移,宽度稍减,较浅,位置稍高。声点又向前移,较窄、更浅,位置又稍高。
250Hz发声点似又向前,更窄,位置更高。
500Hz发声点不再向前,但又高一点,上面开始变宽。
1KHz发声点稍后退,但上面扩散的更宽。
2KHz发声点更后退,位置更高,上面扩散更宽,而且变大。
4KHz有从头上下来的压力,位置发声处更高,上面更宽大。
8KHz头上感较少,发声处更高,更后退,更大。
16HHz听不太到。
这一次的试听,发觉单一频率给人带来的感觉,确实有高低、宽窄、前后的不同,同时,高频有在高处发声的感觉,低频有在低处发声的感觉,而且较高频和较低频都较为扩散,但中频并没有扩散,似乎焦点是由中频在管,大致上低频管深度,高频管高度是不会错的了,而先前认为100Hz、120Hz左右的频率管宽度的论点却产生了疑虑,在表上各位也可以看得到125Hz和250Hz发声点都不宽,但都有向前,(请参照简图,由俊明兄绘出),这发声点在最接近听者的部位可以说明舞台的前沿接近听者,试想一个交响乐团向前移了,这种感觉就像视觉上你愈接近了一样东西,那东西就愈宽。事实上我们在试听器材的时候都会去注意,舞台左右后方的两个角落是否饱满,有的人甚至用笔画出舞台是半圆形或梯形的,显然要求舞台后方角落饱满就不得不注意一下32Hz或更低频段的情况了;而想要营造乐团就在聆听室内演出的感觉,就得好生注意一下125Hz-250Hz和其它频段间的比重了,这一段似乎管住了舞台的前沿位置。众所周知的是人耳本身对频率响应并非线性的,再者有多种频率一齐出现时,人的反应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迄今尚未做过科学性的探讨,笔者当借用人视觉、味觉、触觉上的反应套在听觉上,倒也都还行得通。尤其人的感觉是相对性的,相信在听觉上也不例外,比方说在触觉上人对冷暖的反应可由用地下水洗手而得知是相对的,地下水的温度冬天或夏天差异非常有限,炎炎夏日用地下水洗手感觉是冰凉的,寒冬则觉得地下水是温的;稍为咸一点的东西加一点糖,吃起来就觉得刚好,苦的亦然,喝咖时加糖就是最好的例子。
转自laowoniu.com
视觉上可以利用家里的电视机来做实验,胡乱调过电视色彩的朋友都有经验,把黄色调掉了以后画面呈现紫色,其实(并没有调增加紫色的钮),只要将黄色调回来,电视的色彩就正常了;同样地把红色切掉,整个画面都是绿的,其实绿色并没有增加,只是缺少了红色而已。
这种相对性的感觉,拿来来用在音响上也有极为妥切的说明,比方说超低频比重太重,音像就变得模糊,中音太强则人感觉上频宽变窄了,这种情况最好是用中医上五行相克寸目生寸目侮来做说明,由于笔者一再坚持及叮咛圈内人不可用现代人不懂的理论引申,可以避免妖言惑众。人耳既然不是线性的,而人的主观意识中又往往会挑选某一段频率或某一种特别的乐器来作为观察重点,这些陷井通常在一个人的时候最难摆脱我们的集体试听目的就是在减少这些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在这种前提下,决定再做一次实验。
https://www.hdav.com.cn/play-hometheater/4430.html
用讯号产生器的实验
金磊那天碰巧有事,始作甬者俊明兄是早就约好了,而且提议用讯号产生器免受到CD片上的那些频率(还要加上CD唱盘和D/A转换器的影响)。
第二次试听用的器材和前一次的相同,只是省略了CD部分,直接用讯号产生器做音源,用讯号产生器时,频率可以连续调整,方便多了。我们依然照前一次的办法由低音往高听,听到1KHz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有些频率在同一位置声音大,有些频率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声音差异也很大。
决定先用音乐把喇叭位置调整,用Stereo听一次,再把喇叭搬到中间来只听一支喇叭,重理论的俊明兄本来不赞同,以为先要弄清楚这大小声的问题。
说实话我也认为那样更合理,但事实上一个理想的实验环境并不是我等所能供得起,何况我们的目的是在一般的聆听室中简略的观察声音的走向,并不是做科学上的探讨论文,再加上参与者时间宝贵,此刻不试也不晓得哪年哪月才弄得到无响室,音量大小稍微控制一下即可。家庭影院网装修网欢迎您!
https://www.hdav.com.cn/play-hometheater/4430.html
Stereo听到的可提供我们检讨平常试听的情况,MONO听到可能让我们了解不同频率在高度、深度、宽度上的感觉,至于为什么某些频率音量变大了,是因为房间还是音响架?喇叭架还是大理石板,上盖,甚至蜾丝都留待以后再来玩,我们这次仅说15KHZ到30HZ(再低频率喇叭出不莱)之间能取得共识的部分来跟各位读者作报告。
30Hz的发声位置还是最低、最深朝向喇叭后方贴着地散开,发声处呈一大片模糊状。
40Hz发声位置稍高,发响处也模糊但范围较小,稍向前移,也是朝喇叭后扩散,没有那么深也没那么饱满。
50Hz音源发声区也不清楚,稍高,发声处又小些,也向后散,但范围又小些。
60Hz音源又略小于前者,又向前些,高些音量较大,想是高电流的关系,向喇叭后方扩散的情形降低。
80Hz有向前扩散的倾向,呈开口很大的八字形向聆听处扩散,音源又略小于前者。 https://www.hdav.com.cn/play-hometheater/4430.html
100Hz也是向前扩散,八字形的开口窄些。音源在喇叭处。
125Hz音源与反射音非常平均,听者后方也有反射音的感觉,音源在喇叭附近,高度已升到比喇叭稍低一点的位置。
200Hz音源在喇叭与后墙之间,高度同喇叭一样高,向前扩散的感觉明显。
250Hz呈扇形向前扩散,音源在后墙处,清楚,略高。
500Hz音源上升,发声处在喇叭面板上。
值得注意的是80Hz、lOOHz有八字形扩散感。250Hz有扇形向听者底边扩散。50Hz以下有向喇叭后方扩散感,愈低愈贴地,散得范围也愈大。125HZ与200Hz发声处与扩散音(反射音)感觉上最接近。250Hz的发声位置在喇叭后墙处。500Hz发声处在喇叭纸盆上。
或许你觉得在买喇叭之前应看一下该喇叭在音响室测得的频谱,没错,但更应该注意一下你把喇叭摆在室中哪一个位置上,其反射的状况又是如何。当然房间在哪一频率有驻波是要注意,如果你对声音多了解一些,自然会利用摆位法去减低驻波的渲染。(绝对不值得自己去盖一间没有驻波的房子)。
转自www.laowoniu.com
500Hz以上的音源就向上提高,2KHz音像是最凝聚的,1.5KHz音像就比较宽松。4KHz音像开始向上扩大一直到7KHz变成一大片在上面而且愈来愈靠近听者的头上,7.5KHz就有一种压力从头顶上下来,7.9KHz似乎正在头顶上,8KHz甚至往后脑的方向移,一直到10KHz。
11KHz开始变宽了,没有往后脑去,高度不变,12KHz宽度窄,差不多与耳同宽,略高一点,到了13KHz感觉是更窄更高,由前方经头面向后方跑,14KHz今听者觉得声音由前方向处呈一平面出来,呈幅射状扩散,觉得身后有音埸。15KHz散得更开、更高、更宽、更深,除了喇叭后面之外,连听者的后方都有深度。
10KHz以上在室内各不同位置音量的感觉有大小不同,8KHz附近声音有压顶的感觉,14KHz、15KHz营造了许多空间感,可达听者的后方,呈很大的幅射状扩散,显然超高频部分和音场的规模大小很有关系,超低频也有贴地满房间跑的扩散,当然这次试测是用单一频率来测试人耳的反应,音乐极为复杂的各种不同的频率一道儿出现,情况要复杂得多。 微信号:860275582
高频扩射性好不好,看起来不单是由高度感可以得知,音场大不大似乎也很值得参考。以前常读到的深度感(指舞台后方)和超低音的关系非常亲切,这次又发现到与超高频有关系。大部分乐器所发出的声音都在舞台上,舞台的真实感和40Hz以下的频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低频的乐器大部分都放在舞台深处,超低音出了问题,舞台就不对劲了。
超高音大部分是泛音,乐器没有办法发出6KHz以上的声音,它们应该弱到刚好听得见。毕竟先有一个良好的舞台再来论一个宽广的音场是比较妥当的。
有了这两次的试测,我们晓得舞台上乐器的厚度要靠平顺的低音来营造,超低频在没有分音器的时候衰减的斜率比较和缓,似乎解释了Eposll的深度。平顺中音提供了凝聚的音像,乎顺的超高音源使我<门听到了舞台后方以及四周励寸回来的些小讯息,造就了头上的音场,宽而深的舞台,高又大的音埸营造起来似乎并不难,大致上区段性平的频率响应就可以了。
但是除了音场之外,音色呢?暗部的细节呢?这次笔者听了小泽征尔指挥的维也那爱乐交响乐,印象最深的是最后的那首圆舞曲,那种微动感,自己家里找不到三成,无怪乎有位指挥家说,录音机录下来的哪能叫做音乐?
结论
本文仅提供想要营造音场的人做参考之用,不是学术性的研究,希望能引起大家对声音做更进一步的探讨,来文指正。两次实验结果有不相同的地方,比方说4KHz、8KHz的地方。
我比较倾向采信讯号产生器,再者8KHz头顶的压力有哈斯教授的论文援引,真理是可以拷贝的,想要弄平频率响应曲线是音响迷的共同愿望,希望有识之士踊跃发言。
注:本文转载自admin,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