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看中国家庭影院兴衰史
【家庭影院网 HDAV.com.cn】1994年,笔者拥有了一台录像机,那一年我6岁,第一通过电视之外的其他途径,有选择性的看了第一部电影。十年之后,电视尺寸也跟随着从VCD、DVD以及时代的变化同时进步,人们为了满足对电影资源的享受而不断改善输出设备的条件,而二十年之后,当笔者为朋友设计一套家庭影院的同时,突然的意识到中国特有消费观念和电影情节:为了买而买, 为了看而看。 https://www.hdav.com.cn/play-hometheater/1764.html
这不是一篇针对产品或者技术的文章,而是一篇反思我们如何定义当前的认知需求,国内的视听文化起步晚,同时也受到了大部分(注意,是大部分)人群所主导的缓慢观念改变,以至于今天的市场看似风生水起,价格平和,但实际上与我们的真实需求和理解并不平行,理由众多,我们今天借由国产电影发展文化说起,点滴的故事,能够看出大环境下,中国人的视听理念。 转载请注明出处,www.hdav.com.cn
国产电影兴衰起落 30年硬件更迭 转自老蜗牛家庭影院博客
1980~1990:单调生活背后追求的高品质文化娱乐 微信号:860275582
笔者出生在80年代末期,所以只能从切身的体会上来观察当时普通家庭中父母对于影音文化的需求。在90年代初期,电视的尺寸刚刚有了提高,但同时做为刚刚兴起的家庭输出设备硬件录像机而言,高价格背后的普及率很低,试想当时国内主流电影还是资源极少的港台电影,基本上的共享渠道就是互相拷贝或者租赁。另外一方面国内影院的普及率也不高,影片档期长,更新率低,电影文化的低迷导致当时的影音需求几乎是0,在单调朝九晚五工作之余,这种所谓高品质的文化娱乐并不服众。 www.hdav.com.cn
www.hdav.com.cn
https://www.hdav.com.cn/play-hometheater/4897.html
在90年代,录像厅、录像带租赁加上并不景气的电影市场,都让消费者对硬件的需求可有可无 转自laowoniu.com
受到电影文化的影响,录像机做为家庭影院的启蒙硬件,在当时来看普及度只能说一般,谁家有就去谁家看,毕竟片源也少,没人愿意去购买录像带,即便是通过快捷的租赁手段,也没有让录像机成为必需品,但是,录像机也是打开国内家庭影院的主要启蒙因素,从那时起,影音设备已经注定成为家庭电器中的重要一员,只不过是否舍得买的问题。
国产电影把脉群众认知
1990~2000:国产电影把脉群众认知
有一句说一句,很多时候某一产品瞬间普及到家庭中,一定是受到了文化层面的影响。笔者在初二的时候才拥有了一台VCD机,没办法,大环境促使你的设备必须淘汰和设备跟进,这跟你的实际需求无关,而是硬性的证明你没有淘汰和落伍。
”1997过去了,我很怀念他“ 而1998,迎来了国内影像设备的大幅度革新
1998年算是国产电影的爆发,也从而带动了影音设备的大跨度更新。《甲方乙方》《爱情麻辣烫》《我是谁》等等高质量电影的出产,从这个时候开始变成了商业文化和促进快消品增进的主导因素,传统的录像机无论在更新速度和播放效率上远不及VCD机来的实在,所以在短短1-2年的时间里,VCD迅速取代了录像机,成为家庭视听的标准电器,无可逃避的上位了。
当时我的家里购买VCD机的价格应该是在1000元左右,附赠你一些VCD碟片,随后的时间里,盗版蜂拥而至,这和录像机的时代就完全不同了,碟片价格低(5-6块钱?),片源更新速度快,VCD的利用率也更高,加上国产电视剧和国产贺岁剧的增多,VCD的出现恰恰填补了用户消费理念的需求,我们在那2年里可以看到满大街的VCD广告,甚至过节送礼,都是VCD机。
家庭影院的初步形成
进入2000年以后,整个国内的电影文化得到了质变,这个质变不能说是电影的高速发展,而是电影对于人们课余生活的影响发生了质变。在90年代,受到输出播放设备的制约,其实人们单单对于“看”而言,要求达不到满足,或者不愿意花费更高的成本满足视觉上的需求,比如强行的去购买大尺寸的电视,或者高价格的购买尖端播放器。因为器材的高度跳跃没办法和价格的递增形成正比,从而有条件的人更多的是去满足片源的购置或者对于“听“上面的加强,所以你能够看到,在20年前,家庭影院的重心并不在”看“而是在”听“。
2000~2010:大提速的设备革新来满足需求
从VCD到DVD可以说是转瞬间的是变化,我们想一想,电影片源的增多之后,对于影片的质量、清晰度就自然有了要求,DVD从而很针对性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而实际上DVD的出现,本身在技术层面上优化了对于碟片的读取,VCD只能达到240线的标准,而DVD可以高达720线的标准,因此在清晰度方面,DVD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取代是自然而然的。
盗版时代的诸多对与错 打开了一个市场也注定灭亡这个市场
我们在回到电影的话题上,到了2003年之后,电影市场在得到群众肯定后继续大步迈进,导演、演员的增多,同时港台电影争取大陆市场,将电影的档期不断缩短,人们不光有的看,还可以有选择性的看,好的题材一拍就是3部,差的题材换个角度继续拍,好电影成了典型,烂电影也不会被淘汰,只是变化成了商业敛财的途径,以至于这个时间段出现了大批量的粉丝电影,明星也不单单是实力派,只要脸好看,饭就不难混。
思密达欧巴等等偶像派的出现,变相加速了影像市场
浮躁的电影文化升级到了如此地步,家庭影院在这一阶段自然也变化了新的时代,从”听“到”看“的改革,成为了厂商把目光瞄向影像输出设备的关键,大尺寸电话和家庭投影成为了家庭影院推广的重点,人们像是陷入了一种固定的循环:所谓满足感要通过设备来实现。
至今:网络时代的影音文化仿佛回到了起点
DVD的灭亡笔者个人认为是网络时代所致,即便依然还是那个盗版市场,但能够下载总比去买的划算。这也让市场更加混乱,整顿已经混乱不堪的盘片市场,还是放弃播放设备转型显示设备呢?
网络时代也让电影文化彻底的快餐,人们的满足感也更加难以寻摸。曾经一家三口看VCD碟片的日子几乎一去不复返,片子多了,老少口味不一,你看你的,我看我的,谁也别耽误谁。每年中,零散的几部大片,你如果真的感兴趣,可以选择去电影院,或者等待着网络上的免费首映,期待感没了,满足感自然就退化了。
网络时代的家庭影院的新定位把兴趣放在了第一位
至今的家庭影院已经成了专属的爱好,选择的搭建方式也多,投影机在改变电视长期以来的地位,影像设备的更新速度变缓,这就像是又回到了30年前,那种必要性在降低,电影文化的权重比也在下降,富裕的生活让曾经难得拥有的东西变得失去了吸引力,文化的缺失必然也是导致硬件市场恶化的源头。
总结:30年,从低谷到顶峰在到如今的平淡期,人们的消费理念绝对并非是对一个技术或者是一款产品的认可,在大文化的笼罩下,没有任何一个产品可以去控制消费者的情绪,而反之,文化则可以瞬间让一个风投浪尖的产品立刻消失。
我小的时候听不懂什么叫战略目的,多么冠冕堂皇的形容,而实际上,长远的战略醒目的也决定了一个品牌或一条产品线的合理定位,录像机如此、VCD/DVD如此,如今的投影、高清播放器也亦是如此。
做为一名80末出生的人,文章的分析和揣测也许并不精准,但希望通过一个新的角度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一切关联变化,影音未来的路不好说,也没法说,静观其变而找到自己的需求点,想买则买,没人拦着,同样,没有那个需求,就看好钱包,知足常乐。
注:本文转载自admin,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